体育学院始建于1966年昌潍师范专科学校艺体科,1978年更名为体育系,设两年制体育教育专业。2000年5月,随着潍坊学院的成立,更名为潍坊学院体育系;2001年,设体育教育本科专业,2006年,增设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2007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水平评估。2009年,撤系建院。2010年,学院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民健身活动先进单位;2016年,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审核评估;2021年,被认定为潍坊市非物质文化传承基地;2022年,成为山东省乡村振兴体育研究院理事单位;2023年,体育教育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第二级认证现场考查。
学院历史沿革
师资队伍雄厚 学科基础坚实
学院秉承“学高身正为师范 体健国强兴体育”的育人理念,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现有教职工81余人,其中高级职称27人,博士17人,拥有山东省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国际级裁判1人,国家一级以上裁判12人,国家级健身指导员7人,国家级康复治疗师2人,双师型教师24人,硕士生导师2人,30余人次在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学基本功大赛中获奖,1人获山东省普通高校青年教师教学比赛二等奖。
2018年体育学入选学校重点学科建设,2024年体育入选学校储备建设学科。学院着力打造体育教学与训练、民族传统体育、运动康复与健康促进三个方向科研团队。近年来,共出版专著28部,教材12部,各级教科研项目76项,其中省部级16项,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5项,教科研项目获省级奖励4项,获泰山文艺奖二等奖1项、三等奖1项。
教师代表性科研成果
培养模式创新 专业特色鲜明
学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育人条件,强化专业建设,完善课程体系,以技能教学和实践教学为代表的专业建设特色鲜明,以考研率、用人单位满意度、教学和竞训成绩为代表的专业建设成效显著,形成“强基础、突特长”的办学特色。体育教育专业打造“主干课+训练课+主选课”的特色课程结构,通过主干课程的学习让学生掌握体育学科的基础理论,并具备一定的运动技能;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打造方向课,凸显“健身指导”与“运动康复”两个特色培养方向,实施模块教学的特色课程结构,让学生掌握一技之能。深化“以赛促训、以训促教、以训促学”为指导的课内课外教学融合体系,形成了教学、训练、竞赛一体化机制。
围绕实践能力培养,强化课程延伸,积极打造第二课堂。一方面,通过扩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围绕专业实习与实践实习签约基地进行“生地双选”活动,以保障实习效果。另一方面,通过“体育社团、协会、训练竞赛指导”“校内外体育竞赛临场裁判工作”等第二课堂实现实践课程延伸,强化实践课程育人效果。
学院专业建设特色
倡树优良学风 育人成效显著
学院以优良学风推动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升,以考研录取率和就业率为代表的人才培养质量在全省同类院校中名列前茅,每年均有多名学生考取北京体育大学、上海体育大学、武汉体育学院等国内知名体育院校,毕业生社会竞争力优势明显,毕业生用人单位满意度一直处于较高水平。
学院考研光荣榜
自1999年山东省举办体育教育基本功大赛以来,共获得团体一等奖2次、二等奖6次,理论团体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体操、田径、篮球、足球、网球、说课等项目都获得优异成绩,位居同类院校前列。2024年山东省第十二届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体育学院学生荣获3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2个三等奖,一等奖总数、获奖总数均排名全省高校第一位。
学生基本功大赛获奖
从业技能大赛获奖
学院坚持以赛促练、以练促学,“赛、训、教”一体化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自2011年起,在健美操、啦啦操、机器人马球等比赛中累积斩获30余项冠亚军荣誉,参加2023年山东省大学生田径锦标赛荣获1枚金牌、3枚银牌、2枚铜牌,13人次破6项学校记录,获潍坊市委市政府贺信表彰。
学生参与体育竞赛勇创佳绩
抓牢关键环节 深化教学创新
学院按照“总体设计、分步实施、逐步完善”的原则,以教师为“主力军”、专业为“主战场”、课程为“主渠道”,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建强教师队伍“主力军”。深入挖掘专业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思政融入教育教学各方面和各环节,逐步构建覆盖全课程的专业课程思政体系,并将课程思政建设作为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抓手。积极进行教学团队建设,建成“运动技能课程群教学科研团队”“体育理论课程群教学团队”“大学生健康促进教学创新团队”,以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课程设计,传承教学经验,加强资源共享,促进专业发展,提升教学质量。
坚守课程建设“主战场”。深入推进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教学管理和现代教学技术应用等一体化改革,旨在构建一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支持教学的良好氛围,实现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到“以学为中心”的转变,重点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习惯,提升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实行“考教分离”,规范考试管理、增强评价信度,推动课程建设,提升了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不断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推行“非标准答案”考核方式,增加过程性考核比例,优化课堂教学内容,改革课堂教学方法,建设课程团队。注重青年教师专业素养提升,连续举办四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教师围绕课程思政、教学内容、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特色与创新等七个方面进行角逐。教师教学比赛不仅为青年教师提供了展示自我和交流学习的平台。
为切实提高专业办学质量,扎实推进“一专业、一赛事、一品牌”建设目标,展现体育学院学生的专业素养和精神风貌,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学院连续两年举办“理论知识竞赛”“体育教育专业教学技能竞赛”“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职业能力竞赛”,为学生搭建成长、交流、学习的平台,展示学生的学习成果,通过以赛促学,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水平与能力。
青年教师教学比赛
学生技能竞赛
坚持以体赋能 服务区域发展
学院积极参与区域体育基础教育改革,助推地方体育事业创新发展,构建“互馈、同育、共融”的社会服务新样板。学院与奎文区东关街道签署合作共建协议,骨干教师到街道苇湾社区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和八段锦培训,学生党员深入社区开展志愿服务活动,服务“更好潍坊”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引进艾瑞克体育发展有限公司投资259万元,建设学校体育场馆,实现校企双赢。与30余家企业深度合作,协同推进体卫融合、体教融合,主动承担儿童青少年健康筛查和运动干预等民生实事,联合潍坊市强制戒毒所对戒毒人群进行运动干预,助力潍坊市体育骨干教师师资培训、体育赛事开展等,成效显著。与北辰中学、五莲一中等单位签署优质生源基地、校外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协议。
围绕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优势,通过积极搭建国际化交流平台、拓展国际交流项目。与韩国明知大学签署交流合作备忘录,深度合作。2024年5月,潍坊学院体育学院校友理事会成立,建立国忠教育基金会,涵盖体育学院从1981级开始的三十多届校友,代表性强,覆盖面广,助力学院高质量发展。
校友理事会成立与国际交流
一年多来,体育学院高度重视新一轮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工作,师生广泛参与,凝聚共识、汇聚合力,持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认真领会对照评估指标体系要求,分阶段有序完成相关任务,不断做实、做细、做精迎评促建工作,为全面迎接新一轮审核评估、全面检视立德树人成效做足准备。
(收集上传:张宇航)